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五常变七常?俄提名印巴,美国拉日德,中国却提出2个不同国家!

俄罗斯的“破局棋”:用南方国家撬动西方霸权9月的联合国大会现场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发言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。他不仅呼吁设立“国际反殖民主义日”,更直接点名支持印度和巴西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强调必须纠正非洲遭遇的“历史不公”。

俄罗斯的“破局棋”:用南方国家撬动西方霸权

9月的联合国大会现场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发言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。他不仅呼吁设立“国际反殖民主义日”,更直接点名支持印度和巴西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强调必须纠正非洲遭遇的“历史不公”。

这番话背后,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后遭遇外交孤立的破局之策。

面对西方上万项制裁,俄罗斯急需拉拢“全球南方”国家——印度是俄制武器最大买家,巴西的资源和俄形成战略互补。若这两国入常,既能稀释西方在安理会的话语权,又能构建对抗美欧的新联盟。

五常变七常?俄提名印巴,美国拉日德,中国却提出2个不同国家!

但拉夫罗夫的聪明之处在于“捆绑战术”。他将印巴入常与非洲代表性问题挂钩,试图争取54个非洲国家的支持。然而,非洲内部至今未能就推选代表达成共识,这一步棋看似公正,实则暗藏分化西方的意图。

美国的“双重标准”:支持扩容,增加四国,但否决权必须垄断

几乎同一时间,美国表态支持日本、德国、印度、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,但附加了一个关键条件:新成员不得拥有一票否决权。

这一提议被芬兰总统讽刺为“假装民主的霸权游戏”——美国愿意给新兴国家“虚名”,却绝不交出实权。
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,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充满算计。

一方面,印度被视为“印太战略”中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;另一方面,美国绝不会允许印度成为平等对手。此外,日本和德国的入常计划长期遭遇意大利、韩国等国“咖啡俱乐部”的阻击,美国未必愿意为此消耗过多政治资本。

正如特朗普在联大抱怨“联合国调停战争无能”,美国的真实诉求是维护自身主导权。若改革触及否决权,华盛顿的“支持”便会瞬间消失。

展开全文

五常变七常?俄提名印巴,美国拉日德,中国却提出2个不同国家!

中国的务实策略:不直接反对,但把筹码押给非洲

与美俄的高调不同,中国的表态显得更为谨慎务实。中方长期主张“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”,但未明确支持具体国家。相反,中国联合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,力推非洲获得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。

这一策略背后有三重考量:

1. 地缘安全:印度若入常,可能借势强化中印边境争议,并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;

2. 非洲布局:中国在非洲拥有广泛经济影响力和基建网络,非洲代表入常更易与中国协调立场;

3. 改革阻力:中方清楚“咖啡俱乐部”(如巴基斯坦反对印度、阿根廷反对巴西)的存在,使得印巴入常难以获得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,而非洲议题反而更易凝聚共识。

安理会改革的死结:为什么“五常变七常”难如登天?

尽管改革呼声高涨,但安理会扩容面临三大无解难题:

五常变七常?俄提名印巴,美国拉日德,中国却提出2个不同国家!

否决权博弈:五常中没有任何一国愿意稀释否决权。俄罗斯反对取消特权,美国要求新常任理事国无否决权,中法英态度暧昧但实质维护现有体系;

地区内斗:印度遭遇巴基斯坦牵头反对,日本被韩国阻挠,德国面临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制衡,巴西与阿根廷存在竞争——这些地区矛盾使联合国难以凑够三分之二支持票;

权力结构固化:联合国成立80年来,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巨变,但安理会仍是二战胜利国体系的延续。任何实质性改革都意味着一场权力再分配,而既得利益者绝不会轻易让步。

未来走向:一场持久战与三种可能结局

短期内,安理会改革更可能陷入“讨论热烈但进展缓慢”的僵局。但长期来看,三种趋势值得关注:

渐进式改革:可能先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,或要求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时给出能服众的理由,作为权宜之计;

五常变七常?俄提名印巴,美国拉日德,中国却提出2个不同国家!

联盟对抗升级:若俄罗斯持续推动“全球南方联盟”,美国可能强化美日印澳四方机制,中国则深化中非合作论坛,形成新冷战式阵营;

联合国边缘化:若改革彻底停滞,更多国家可能转向G20、金砖机制等替代平台,削弱联合国权威。

安理会改革的博弈,表面是“民主化”与“代表性”之争,实则是大国用新规则延续旧权力的暗战。

当拉夫罗夫在联大呼吁“反殖民”时,俄罗斯的军靴仍踩在乌克兰领土上;当美国高喊“支持新兴国家”时,却给否决权加上锁链。这场没有硝烟的“战争”,注定比战场更漫长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5495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